跟随班超游丝路 ——大连华夏文化博物馆研学实践课

  • 小学4-6年级
  • 初中
  • 传统文化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营地 大连金普新区素质教育活动中心


一.课程目标

1.研学知识:了解丝绸之路简史及中西方交流情况;学习与班超相关的成语故事;体会中国丝路文化、玉文化、金银器文化和瓷器文化的内涵。 2.成长素养:提升观察、分析、协作、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意识。 3.文化自信: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研学内容

东汉“班超”穿越时空,来到大连华夏文化博物馆,带学生了解“战神”的传奇人生:辉煌与遗憾并存,才是生命的真实色彩。 学生们变身小小军事家与外交家,重回汉唐,感受绿洲丝绸之路荣光;瓷海扬帆,初识大连海丝地位,同时在紧张的闯关游戏中体验军队纪律和外交礼仪。

三.课程介绍

一分钟了解本课:

东汉 “班超”穿越 时空 来到大连华夏文化博物馆, 带学生了解 “战神”的传奇人生 辉煌与遗憾并存,才是生命的真实色彩。

学生们变身小小军事家与外交家,重回汉唐,感受绿洲丝绸之路荣光;瓷海扬帆,初识大连海丝地位,同时在紧张的闯关游戏中体验军队纪律和外交礼仪

素质知识性 ★★★★★

趣味探索性 ★★★★★

独立自主性 ★★★★

团队社交性 ★★★

研学标签:丝绸之路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闯关游戏

课程特点:

1. 研学形式: 依托馆藏丝路遗珍,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基于场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驱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 贴近教材:课程内容依据教学大纲编制,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点,将课本知识场景化,博物藏品故事化,突出知识延伸和素质素养的锻炼。

3. 教学手册:通过任务单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带着目标去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4. 三段教学 采用课前预习 + 课中探索 + 课后总结的三段式教学方法 ,做说写结合,将研学感悟书面化加深沉淀,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程体验。

5. 乡情教育:结合史书记载,讲解大连地区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作用,以古鉴今,证明大连在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 研学知识:了解丝绸之路简史及中西方交流情况;学习与班超相关的成语故事;体会中国丝路文化、玉文化、金银器文化和瓷器文化的内涵。

2. 成长素养:提升观察、分析、协作、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意识。

3. 文化自信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对象: 初中生

教学重点: 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的人生经历。

教学难点: 理解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平等的丝路精神。

课前准备: 本夹、水笔、闯关任务卡、 “丝路勇士”勋章、小礼品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跟随班超游丝路》预习学案

班超经营西域多年,功勋卓著,朝廷下诏封他为 ”。

A.博望侯      B.定远侯      C.长平侯      D.冠军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qí yù)》,你知道其中的“琢”字是用来形容雕刻什么材料的吗?

A.骨头        B.象牙        C.玉石       D.石头

你知道在绿洲丝绸之路上,哪种动物特别耐饥耐渴,被人们称为 “沙漠之舟”吗?

A.斑马        B.狮子        C.羊驼        D.骆驼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有一种瓷器深受欧洲贵族和阿拉伯人的喜爱,它就是 “青花瓷”。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瓷器,它的彩料中的金属钴在1300度的高温下会呈现鲜艳明亮的蓝色,成就了色白花青、清幽雅致的青花瓷。你知道“钴”这种金属在化学中的元素符号是什么吗?

A.Gu            B.Co            C.Ga            D.Cr

“丝绸之路”的命名者叫做李希霍芬,你知道他是哪国人吗?

A.德国人     B.意大利人     C.法国人     D.英国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助探究丝路知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式。

二、课中探索

1、导入:军事训练

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到大连华夏文化博物馆!

看到我这身装束,你们一定已经猜到,我就是从汉代穿越而来的班超。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曾经仅带领 36人就使西域五十余个小国归附大汉,被中国人誉为“战神”,不知道大家想不想跟随“战神”去探秘丝绸之路呢? (想!)

很好,你们的士气很足,但是此去旅途艰险,将会经历重重考验,而我带的士兵一向训练有素,首先我要通过一个小小的练兵来考验一下你们有没有资格参加这次探险。

这个讲解器是你们这次活动的重要装备,一会我会为大家讲解如何佩戴,工作人员也会为大家演示,这个时候你们要耳朵认真听,眼睛仔细看,脑袋迅速转,记住要领,演示仅此一次。演示结束,工作人员讲发放讲解器,此时大家必须保持安静,装备到手,我要求你们在两分钟内佩戴结束,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团体,守时非常重要,如果两分钟内有问题,可以举手示意,如果两分钟没有完成,将被留在原地。 这个问题我讲清楚了吗?

【设计意图】 将佩戴讲解器演绎为一次军事训练,一则保证课程有序进行,二则让学生感受班超的军事家素养,三则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式、启发引导式。

2、第一关 探秘宝藏 (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任务卡)

◆“绿洲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  )

A.长安、西亚

B.洛阳、西亚

C.长安、欧洲

关于 “战神”班超的事迹,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出使于阗、莎车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投笔从戎 ④派遣甘英出使大秦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④①

◆下列物产中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是(  )

A.(瓷器)B.(核桃)C.(葡萄)D.(茶叶)E.(黄瓜)F.(丝绸)

◆唐代骆驼载乐俑的主要原材料是(  )

A.Au      B.Cu     C.Ag

识图题(陶釜图片)

有志者事竟成,破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序言厅

依据地图讲解 “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路线及形成年代 重点介绍大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讲述班超的传奇人生,重点讲解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介绍中西方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往来的物种,强调中国是古代科学技术输出的高地,传播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理念。

玉器展厅

通过展厅玉器讲解中国所独有的德玉文化:

现在,我们所在的是玉器展厅。如果要用一种物质来代表中国,那 “玉”一定是不二之选。中国人用玉的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之久,古人认为玉“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所以用玉来沟通神灵;历代君王将玉看做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此立国必有玉玺;孔子用玉来形容君子,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民间百姓则相信“国无玉不盛,家无玉不兴,人无玉不贵”…… 可以说,玉文化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汉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高峰,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和田地区的美玉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汉代帝王对玉十分推崇,这个展厅中的汉代玉器就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玉文化的内涵。

“和氏璧”的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璧”原本是祭天的礼器,“出廓璧”是对传统玉璧的创新,为了让玉璧承载更多的美好寓意,人们在环形轮廓外又雕刻纹饰,形成了“出廓璧”。眼前这件汉代出廓璧质地是和田白玉,在灯光下白润剔透,格外华丽。出廓的部分镂空雕刻着龙、凤、玄武的图案,最令人称奇的是玉璧的内区运用了错金银工艺,它是把细如发丝的银线镶嵌进薄薄的玉璧里,刻画出一幅场面壮观的狩猎景象。

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玉璧的外区还有一圈阳刻的铭文,双面共有六十个字。这段铭文里究竟有什么秘密,会让皇家如此重视,一定要把它刻在华贵的玉璧上呢?原来,这段铭文取自《战国策 ·魏策》,记载的是魏国的臣子在劝谏魏王,让他不要听信春申君黄歇的游说依附强楚,这位大臣用了许多诸侯国亡国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这段话为什么会被刻在玉璧上,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我们大致可以推测,汉代帝王应该是想要以史为鉴,警示后世子孙自立自强。可见汉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长寿的朝代之一,与当时的皇帝善于总结历史、反思历史是分不开的。这块玉璧制作工艺如此精巧、承载的历史如此厚重,走过了2000多年的风雨历程,传承至今不仅完好无损,还能够警醒世人,为我们留下智慧的启迪,当真是无价之宝!

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了解:大多数带有 “王字旁”的字,如“琳、琅、琼、瑶、瑕、瑜、玲、琦、珮、珏、玩、现、珠、璧”等等都与美玉有关,体现“玉”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金银器展厅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也是丝绸之路发展的鼎盛时期, 展厅藏品 “骆驼载乐俑”就展现了一幅胡人来华的场景,而一组“乐俑香炉”也 正是唐代开放包容的思想在审美观念上的体现,同时也彰显了大唐自信昂扬的大国风范。

镇馆之宝 —— 银胎乐俑香炉

唐(公元 618 —— 公元 907 年)

这组唐代乐俑香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存世孤品,也是我馆镇馆之宝。这组香炉的主体形象是八个宫廷女乐师,她们头顶香球,婀娜多姿,手里拿着琵琶、羯鼓等西域乐器正在演奏。这组香炉最受人关注的就是乐俑们丰腴摇曳的身姿,她们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审美情趣? (以胖为美) 其实,唐朝的审美观并不单一,唐人在 “以胖为美”的同时并不以“瘦”为不美,而是认为一个人无论高矮胖瘦,长相如何,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正是唐代开放包容的思想在审美观念上的体现,同时也彰显了大唐自信昂扬的大国风范。

陶瓷器展厅

讲解古人炊具 “陶鬲”、“陶釜”的演变过程,介绍古代的“火锅”,复习“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熟悉“釜”字写法。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吃火锅啊?现在我们吃火锅非常简便,但是如果四五千年前的人想吃火锅怎么办呢?它们就可以用这件陶器来吃火锅。 这件形状奇特的陶器叫做 “鬲”,它是古人烧水煮饭用的炊具,你们看它胖胖的三个腿,构成三角形。在几何中,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啊? 稳定性 对,它的三个脚支在地上很稳定, 里面放上水和菜,下面直接生火,古人就能吃火锅了。

它旁边的这一件是汉代的陶釜, 也就是我们那个时代 的锅! 说到这个釜,我来讲一个故事,你们来猜一个成语。 “话说秦朝末年,民不聊生,农民揭竿而起,西楚霸王项羽率领楚军抵抗秦军,为了鼓舞士兵决一死战,项羽下令打破所有饭锅,凿沉所有渡船,最终击败了秦军。”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抢答了出来,这个 成语 就是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中的“釜”就是 我们眼前这件器物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丝路历史,了解大连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从班超的传奇故事中学习成语典故;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在游戏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教法学法】 寓教于乐 式、小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式。

3、 第二关 投笔从戎 帮助班超寻找 “战马”

学生 们在第一关中知道了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但是现在班超遇到了一个困难,没有战马。怎么办呢? 陶瓷器和金银器这两个展厅 刚好有四件藏品就有马的图案或纹饰,同学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这四件藏品,把藏品的名称写在任务卡上, 就能帮助班超顺利出征!

设计意图 提升学生 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细心、耐心的个人素养,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决不言弃的挑战精神

【教法学法】 寓教于乐 式、小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式。

4、第三关 瓷海扬帆(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寓意)

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中国也被人称为 “瓷国” China。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大宗商品,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

你们知道 “中国”用英语怎么说吗? China 这个单词还有一个意思,有谁知道吗? (瓷器) 是的,在英语中, “瓷器”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这是因为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世界各地都在使用中国人发明的瓷器,所以人们称中国为“瓷国” China。

班超生活的汉朝,中国就已经 有了瓷器,并且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瓷器更是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 ,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新媒介 那么 请同学们观察 展厅里的 这些瓷器,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和 美丽的地方 呢? 洁白、光滑、漂亮、有花纹 ……

对,许多瓷器上会有美丽的纹饰,其实这些纹饰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更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分享美。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式 激励 启发式

三、课后总结

经过三关的挑战,恭喜同学们都顺利地完成了闯关任务,获得了 “丝路勇士”的称号。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跟随班超的脚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了解了为丝绸之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体会到了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其中包括玉文化、金银器文化、瓷器文化、吉祥文化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艺术成就和强盛国力,中国的这些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牵动着世界的脉搏,也影响着人类的共同命运,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以开放、平等、交流、互鉴的理念,沿着新的丝绸之路继续走下去。而这条道路上,一定会有 你们这一代人的 身影 你们不仅肩负着国家复兴的使命,同时承担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老师希望你们能够 努力学习,勇于实践, 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成为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现在,请将这次活动的体会、感悟、收获写在卡片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勇于实践,积极创新,树立献身文化传播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将来为 中外文化的交流 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总结,完成由学到思、由思到悟的升华。

【教法学法】启发引导式、激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