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边城之美 传承红色文化——赴白狼研学活动方案

  • 小学4-6年级
  • 初中
  • 传统文化
  • 革命传统
  • 国情教育
  • 自然生态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阿尔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课程目标

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体验另一番的教育生活。 (1)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珍惜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 (2)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3)通过攀登高峰,锻炼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力; (4)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了解林业工人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研学内容

1.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主要参观南兴安隧道、碉堡,亲眼见证日军侵华时期的遗址、照片、炮弹残骸等,加强爱国情怀,倡导和平的重要性。 (2)学唱爱国歌曲《我爱你,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我中华》。 (3)朗诵《少年中国说》 2.参观林俗博物馆。通过观看照片、文物、工艺,进一步了解林俗文化。 3.体验活动 (1)攀登白狼峰,挑战自我,增强自信。 (2)亲身体会饲养小鹿的过程、方法,培养热爱小动物的爱心,加强生态平衡意识。 (3)亲手制作树皮画,提高艺术情操。 4.参观奥伦布坎风景区,加强环保意识,热爱祖国大

三.课程介绍

领略边城之美  传承红色文化
赴白狼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主题: 领略边城之美  传承红色文化
二、课程目标: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体验另一番的教育生活。
(1)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珍惜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
(2)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3)通过攀登高峰,锻炼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力;
(4)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了解林业工人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活动内容
1.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主要参观南兴安隧道、碉堡,亲眼见证日军侵华时期的遗址、照片、炮弹残骸等,加强爱国情怀,倡导和平的重要性。
(2)学唱爱国歌曲《我爱你,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我中华》。
(3)朗诵《少年中国说》
2.参观林俗博物馆。通过观看照片、文物、工艺,进一步了解林俗文化。
3.体验活动
(1)攀登白狼峰,挑战自我,增强自信。
(2)亲身体会饲养小鹿的过程、方法,培养热爱小动物的爱心,加强生态平衡意识。
(3)亲手制作树皮画,提高艺术情操。
4.参观奥伦布坎风景区,加强环保意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参观五岔沟飞机包,了解侵华日军曾经犯下的罪行。
6.集体合影留念
7.交流心得体会,畅所欲谈。
四、活动流程

8:00——8:30
1.班级排队、清点人数。
2.所有研学人员及教师跟好班级,不得擅自离岗。
3.开启研学仪式:宣讲研学意义、安全事项。
8:30——9:20
活动第一站:阿尔山火车站(乘车用时30分钟)
1.所有研学人员按次序乘车,再次清点好人数,出发。
2.路途活动:研学辅导员强调途中注意事项;交代今日活动程序.
3.通过提问的方式简单介绍阿尔山概况。
4.介绍阿尔山火车站的基本情况。
5.唱响《走进阿尔山》。
6.参观火车站,站前留影纪念。

9:20——11:00
1.乘车,清点人数,前往研学第二站:敖包、南兴碉堡、二战遗址(乘车用时30分)。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2.祭敖包,加强多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蒙古族文化。
3.认真参观二战遗址,遗物,照片等,了解二战历史故事及设计南兴安碉堡、二战遗址的历史故事,体会当下的幸福,珍惜今天的美好、和平生活。
4.集体留影纪念。
5.有组织的上洗手间。
11:00——11:30
1.清点人数,上车,前往研学第三站:白狼林俗村、林俗博物馆(乘车用时30分)。
2.车上大家交流参观心得。
3.朗诵《少年中国说》。

11:30——12:00 午餐:食用自带餐,并注意用餐时的卫生,餐后垃圾要及时清理,放进垃圾桶里或带走。
12:00——13:30
1.参观林俗村及林俗博物馆。感受林俗的魅力,领略林俗风情,培养淳朴、纯真的人格情操。
2.体验树皮画的制作,提高审美艺术,热爱林业工艺。
3.集体留影纪念。
4.统一去洗手间。
13:30——14:50
1.清点人数,上车,前往研学第四站:白狼峰(车时20分)。
2.车上保持安静,休息。
3.攀登白狼峰顶,挑战自我,勇攀高峰(腿脚不灵便的人员不建议攀顶或攀登,建议在峰下参观自然风景)。领略大自然的雄伟壮阔,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休息;拍照留念。
14:50——15:30
1.清点人数,上车,前往研学第五站:白狼鹿村、桃园新村(车时20分)。
2.即兴演讲:环保重要性。
3.参观鹿村,亲身体验梅花鹿的饲养,了解鹿产品的价值和益处。热爱动物,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参观桃园新村。
5.留影纪念。
15:30——17:00
1.清点人数,驱车前往研学第六站:奥伦布坎、五岔沟飞机包。
2.歌唱《我爱我的祖国》。
3.参观奥伦布坎景区,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的伟大建设和创举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和开发。
4.参观五岔沟飞机包,了解侵华日军留下来遗址,对学生进行勿忘历史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5.让学生讲讲日军曾经在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种种罪行。谈一谈要想使祖国强大我们应该怎样做?
6.合影留念。
7.统一去洗手间。
17:00——18:00
1.清点人数,上车,返程。
2.途中进行研学反思及评价
3.构思一篇研学心得体会,成文后交给班主任。
五、课程评价

六、资料附录
(一)前期准备
1.班主任督促完成研学心得体会。
2.活动中心研学辅导人员总结研学旅行的经验,完善研学制度。
七、课程资料
研学路线景点简介
1.阿尔山火车站
阿尔山火车站修建于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驻扎时期的产物。它用砖木、花岗岩、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一层外壁是用粗粝的花岗岩堆砌的乱插石墙,楼顶用赭色水泥涂盖,是一幢东洋风格的低檐尖顶二层日式建筑。如今整个火车站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是内蒙古的重点文物。这是关东军驻扎时期的两层楼房,富有东洋建筑特点。是白(白城)阿(阿尔山)线终点站。车站附近保留有石木结构的日本式疗养楼。
候车室里面有两排橘红色的塑料椅,每排八个座位分别装在两侧墙上。候车室隔壁是“贵宾室”一样的小屋,里面成U字形摆放着几个沙发,干净简洁,小的夸张的行李房好像骄傲地在声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旅游业的兴起,交通极其方便,每天有四趟通向阿尔山的火车,旅游旺季还会增加旅游专列。
如今整个火车站保存完好,仍在使用,这可能是中国小火车站中最漂亮的一个了,有点象瑞士的小站,黄昏时在站上看夕阳,很有感觉。
2.敖包
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这种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蒙古族祭祀、崇拜敖包,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定,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祭祭祀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
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敖包有用石块垒起的,也有用土堆起来的。外围12个小堆,围绕中间,1个堆构成的大"敖包"最多,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随着喇嘛教在蒙古社会传播,到了清朝时期,有了以部落为单位,每年举行一次祭敖包会的习俗。祭祀一般都在旧历五月中旬举行。
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是蒙古语的音译,汉意是"石堆"或"鼓包",意思是"堆子"。像大海一样的茫茫草原,没有可以指路的标识,行政区划、游牧分界更无以识别,人们就垒石成堆或垒土成堆,作为路标和界标,这就是敖包的最初来历。
后来,有鉴于中原民族以山为天之象征,祭山祈年,离山较远的草原上的人们,便"垒石为山,视之为神",以进敖包行各种祭祀活动,于是敖包又成为天和神的象征。内蒙古大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高达数丈。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过去,各盟、旗有公用的大敖包,富裕的人家还有自己的家敖包。敖包的数目不尽相等,有的是单独一个,有的是7个或13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人们出门远行,凡路过敖包,都要下马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以求吉祥。
4.南兴安隧道
南兴安隧道距白狼镇9公里,那里也有一个日伪时期留下的遗迹,当地人都叫他南兴安炮楼,
也叫南兴安隧道。当地的老人说在当时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劳工为日军修建铁路,隧道和工事,他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工事建完后,全部劳工都被埋在了万人坑里无一生还。日军修建这条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掠夺阿尔山地区的资源,也是向诺门罕(呼伦贝尔盟新巴尔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以南60公里处)地区输送军用物资的重要通道,我们看到的炮楼就是日军保护隧道的关卡,周围还有暗堡遥相呼应,炮楼一共有六层,地上三层地下三层有地下直通隧道口,这条隧道修建于1933年3月,于1934年正式使用,隧道是用钢筋混凝土构制,监工为日本人,设计者是天津人是一对双胞胎姐妹,相传当时两姐妹是从山的两侧同时施工,在当时仪器等设备不足的先天条件下,正式打通通道后发现其误差竟然不到半米,创下了当时开通隧道的奇迹,但是不幸的是在隧道修建后,日本人怕双胞胎姐妹为中国修建同样的隧道,将其残忍的杀害。  南兴安隧道位于阿尔山市白狼镇西北10公里处,隧道全长3218.5米,是目前为止内蒙古最长的铁路隧道。上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南兴安地区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林木资源,实现他们所谓的“以战养战”目的,同时也为了向诺门罕地区输送军用物资,于1929年8月开始动工修筑白城阿尔山铁路。在修筑白阿铁路的同时,1935年6月开始修筑南兴安隧道,这条铁路和隧道至今仍在使用。1996年5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碉堡下层还有关押劳工用的水牢。据说日军战败投降临撤退时,曾企图用炸药炸毁它,但隧道的建筑工艺非常高,非常坚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坏,日军的阴谋没有得逞。至今它仍是火车出入阿尔山的唯一通道。
南兴安隧道竣工后,日军在隧道东西两侧各修筑了一个碉堡,用于守护隧道。南兴安碉堡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共有五层,加上附属设施共有七层,可住一个连。里面有执勤室、发电室、弹药库、宿舍、卫生间、仓库、盥洗间、浴池等,堡垒四面设有100多个射击孔。日军撤离时也曾炸过该碉堡,但因碉堡坚固也没有毁掉。如今,碉堡墙壁上还有当年爆炸时留下的痕迹。碉堡旁刻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个鲜红的大字,2005年11月,这所碉堡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确定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曾为这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了“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的题词。碉堡东面有一个当年日军所立的残存的半截石碑,上面用汉语刻着“君殉职之碑”等几个模糊不清的字,昭告着这个侵略者的可悲结局。
4.白狼林俗村
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南部,白阿铁路和203省道在村东面穿过,距阿尔山市区35公里。保留有20世纪50~70年代林业工人的住房,是东北林区的一个典型村落,保持着最原始的林区生产、生活方式。
2004年正式营业。该村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住户76家,240多人,多为白狼林业局职工及其家属;有蒙、汉、满等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这里的居民勤劳淳朴,热情好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林区人伐木、砍柴、劈柈子的山林生活,品尝东北风味的大饼子、大馇子、发糕、大葱蘸大酱、猪肉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炒山野菜等家常饭菜;可以加入到红红火火的东北大秧歌队伍,或者喊号子,体验抬木头;还可以在这里住宿,感受火墙、火炕的温暖。
“小杆栅栏柈子垛,房屋脊上挂山货,客人来了炕上坐,炉子火墙烟袋锅,炕稍被子垛成垛”,是对林区人传统生活方式的概括。家家户户都有的蘑菇、木耳、山野花、山野菜和野生药材等都是在山上采摘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白狼由蒙古语“白力嘎”演变而来,汉语意为“富饶的地方”。白狼林俗村原名三道沟,位于内蒙古阿尔山市白狼镇南部。这里阳光璀璨,空气通透,绿色蓊郁。四面环山、树木林立的白狼林俗村,春来杜鹃盛开,漫山红遍;夏至百花争妍,松青桦洁;秋林山果溢香,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切都沐浴在原始自然的状态之中。
在白狼的山上桦树覆盖率极高,海拔95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带,生长着大片黑桦、白桦、柞树混交林。夏秋季节,景色绝佳,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林俗村的建立和附近的鸡冠山、无底洞、三广山、野生动物园相得益彰,另外还有奇泉圣水、冰雪风光、雾凇奇景。当您远离城市的喧嚣,看杜鹃、见白桦、观红叶、赏雪景.....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森工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依托白狼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白狼林业局和白狼镇政府带领职工喊出了“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的奋斗目标。2003年白狼林业局、白狼镇党委、政府建起了白狼林俗村,一个个温馨的家庭小旅馆应运而生,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和感受原汁原味的林区生产生活方式,体验几代林业工人的创业历程。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为企业更为林业职工增收开辟了有效途径。
白狼林俗村位于旅游名城阿尔山市东南35公里,国铁白阿线和S203线在村东面穿过。林俗村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现有住户76家,人口240多人,多为林业职工家庭。有蒙、汉、满族等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早在三十年代初这里就有猎民居住,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林区开发建设者最早的定居地。林俗村像一座收藏丰富的大型博物馆,把林区人多彩的生活囊括了进来。
白狼林俗村以其自然、淳朴、林情浓郁的姿态向游客开放。白狼林业局与白狼镇政府在发展林俗旅游的道路上不谋而合,不断发掘林俗文化,企地紧密配合,共同谋划实施打造林俗特色体验型景区。与阿尔山市发展大旅游的理念“合拍”,形成了企地配合的“合力”。林俗产业文化得到发扬壮大,林俗文化内涵进一步凸显。一是以林俗村房屋改造为重点积极营造林俗文化氛围,扶持下岗职工开办林家乐饭店、旅店。二是以吃山野菜、喝矿泉水、品保健酒为主要内容,深度发掘林区绿色饮食文化。三是以“天然、绿色、本土”为切入点,充分发掘本地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度开发山野菜等绿色食品、木制工艺品、桦树皮画、鹿产品等土特产品。四是以打造林俗博物馆为重点,从吃、穿、住、行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深入发掘林俗文化。五是开展以喊号子、抬木头、劈柈子、秧歌队、篝火晚会等为内容的林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林俗文化内容。六是以创办林俗文化产业协会为抓手,深入发掘林俗文化内涵,倾力打造林俗村的“林俗文化”品牌。由白狼林业局申请的“林俗村”商标及“林俗文化节”商标,均已注册成功。
如今林俗村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和成效,白狼林俗村建设已投入近320万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发展,整修了村内道路、修建了水冲式公厕、路灯、广场以及广场公园绿化项目建设,新建绿化区1000平方米、平铺广场3000平方米、凉亭一处、厕所一处及配套木制栈道,现已投入使用。200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白狼“林家乐”活动周,2009年9月8日在林俗村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白狼林俗文化节。活动的成功举办,打响了白狼特色旅游品牌,让它成为白狼旅游的新名片、阿尔山景区的新亮点,极大地推动了白狼旅游业的发展。每年的8月18日,白狼林俗村都会举办以“走进边陲林家、体验林俗风情”为主题的“林家乐”活动周,活动由劳动竞技、林俗风情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卡拉OK大赛、金秋摄影比赛、旅游纪念品展销六个部分组成。在这些独具林区特色的植树、登山、锯木段劈柈子、抬木头、弹弓打瓶子、踢口袋、射击、溜圈等娱乐赛事活动中,游客能够亲自体    验林区伐木工人的工作流程。娱乐、休闲、运动、观赏,林俗村让您一次玩儿个够!
餐厅里原木制作的桌椅板凳,墙上装饰着由天然的白桦皮和叶茎加工制作的版画。热情好客的林区人早已摆好了炕桌、烫好了烧酒。苞米面的大饼子、大馇子饭、发糕、大葱蘸大酱、猪肉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以及烧土豆、烧豆腐、烧山野菜等家常饭。吃罢了山珍野味,还可以在这里住上一夜,睡睡林家的小火炕,体味一下火墙的温暖;再与林区人坐在炕桌旁,唠唠家常,侃侃大山,听着柴棒燃烧时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看着满天的繁星,一种远离尘世的超脱感能够让您找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林俗村仍保留着林业职工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人们把这里的民俗概括为:小杆栅栏拌子垛,房屋脊上放山货,客人来了炕上坐,炉子火墙烟袋锅,炕稍被子垛成垛。
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的蘑菇、木耳、山野花、山野菜和野生药材等都是在山上采摘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您可以放心的采购。产于本地的板皮画、根雕等艺术品原始美观,具有宝贵的观赏和留念价值。
林俗游成为阿尔山另一崛起的品牌。随阿尔山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林俗文化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完好的保存并继承这段记忆,同时,促进林俗文化旅游体质升级,阿尔山市加大林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围绕白狼镇林俗村为核心,打造林俗博物馆、林俗村小剧场、个体经营的林家乐等项目,已成为阿尔山成熟的林俗文化品牌,其中,以实物重现过去林业工人的生产、生活场景的林俗博物馆,现已申报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林俗文化旅游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彰显其魅力,将逐渐成为阿尔山又一崛起的旅游品牌。
5.林俗博物馆

白狼地区林俗文化源远流长,为了更好地挖掘林俗文化、推介林俗文化、继承林俗文化,白狼林业局在林俗村内修建了林俗博物馆。林俗博物馆的建成对于阿尔山旅游文化的传承及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阿尔山旅游文化的建设提上了日程,阿尔山这个塞外城市正以自然风貌和民宿文化双从并举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为世人提供一顿旅游文化大餐。
林俗博物馆重视文化的原生态,尽可能保持自然原貌,用独特的视角和展览方式来体现林俗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场景展示等重现过去林业工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务林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体验林俗文化的鲜明特征和独特魅力。
6.阿尔山白狼峰景区
白狼峰景区森林覆盖率90%,白狼峰主峰海拔1511米,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河流密布,地理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洮儿河及其支流沿白狼峰东、西两侧流趟。四季景观独特,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交通便利,紧邻省道S203公路,距阿尔山市中心仅35公里,乌兰浩特——阿尔山一级公路20公里,机场55公里。
沿着弯曲陡峭的盘山公路前行,挺拔苍劲的兴安落叶松、婷婷玉立的白桦山杨、千姿百态的黑桦,您会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呈梯次分布。走出林海,满山堆积的奇石让人震撼,冰川遗迹上奇石苍松遍布。
蒙狼山寨使您仿佛回到久远的北方原始部落。走进木刻楞、撮罗子、蒙古包,骑上蒙古马,带上守猎、垂钩工具,体验一回纯正的渔猎生活。丛林间嬉鹿,日月湖泛舟,洮儿河漂流,冷水鱼垂钩,品山珍野味将使您留恋忘返。
7.白狼鹿村
2001年,白狼镇争取林业企业的资金支持,投资540万元建成以白狼鹿村为中心的养殖基地。林业企业又以每户3.5万元小额贷款扶持居民住户饲养经营,通过讲座、参观、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引导养殖户进行养殖。并成立天原公司,统一收购鹿产品,开发加工打入市场。现全村鹿存栏数为400头,年户创产值2万元,年户均获利5000元,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点的优良品种基地。
2002年林业企业又投资建成太阳沟种鹿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内建230平方米办公楼一座,200平方米宿舍和冷库,草库、料库各一座,1400平方米防寒鹿舍4橦,配有深井水灭菌自来水系统,排污水系统,具有完善的卫星电视接收、电力、通讯设备。种鹿场以培训具有鲜明大兴安岭特点的优良品种,为鹿村提供鹿种源。通过对东北地区梅花鹿和大兴安岭野生马鹿的杂交选育,已培育出了适应大兴安岭气候环境的第一代仔鹿品系。具备耐寒、抗病、产茸高、优质、药用价值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现鹿存栏410头,种公鹿120头,种母鹿160头,仔鹿130头,年实现产值115万元。
8.奥伦布坎
阿尔山奥伦布坎旅游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28.9平方公里。景区及周边富集森林、草原、火山、冰雪、温泉、湿地于一身。以“通古斯部落(松贝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化、狩猎文化、冰雪文化”三大文化为依托,打造了“探秘大兴安岭、奥伦布坎部落、魔法汤泉圣地、野奢梦幻时光、自驾集结地、冰雪嘉年华、奥伦布坎国家湿地公园”七大主题产品,形成集文化体验、创意游览、科普发现、时尚休闲、特色度假、冰雪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景区。奥伦布坎文化体验与阿尔山森林公园的火山地质观光、温泉度假养生共同构建阿尔山旅游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三大品牌。
奥伦布坎旅游景区现已推出“探秘大兴安岭”、“探访神秘部落”、“体验魔法汤泉”、“享受森林野奢”、 “穿越冰河世纪”、“见证大美湿地” 、“激情自驾营地”七大旅游产品。
9.五岔沟飞机包
五岔沟日伪机场遗址位于五岔沟镇区东南2公里山脚下,飞机场长800米,宽1200米。机场内建有九个飞机包(飞机库),每个飞机包旁都配有一个小型弹药库,飞机包形状如半个馒头,高5米多,宽12米,长24米,由东到西一字形排列。目前,五岔沟日伪机场遗址整体保存完好,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阿尔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市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5月21日,中央电视台诺门罕战役纪录片摄制组到五岔沟镇“五岔沟飞机包”日伪战争遗址进行采访拍摄,阿尔山市文物保护部门及五岔沟镇相关人员陪同。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缅怀和纪念抗战英灵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央视专题开展了诺门罕战役纪录片摄制,摄制组对诺门罕战争周边遗址进行了踩点拍摄,“五岔沟飞机包”日伪战争遗址成为该纪录片的重要素材。该纪录片在2015年下半年央视科教频道播出,该片的播出对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文物保护、促进阿尔山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