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寺古建之旅

  • 小学4-6年级
  • 初中
  • 传统文化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保国寺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认识古代木构建筑中的材料、基本构件;了解古建筑结构基本原理,初识传统建筑文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推理和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以及保护传统文化遗存的价值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研学内容

课程主要针对人群为小学高年段、初中学生,共分为5个课时, “走进保国寺”“精妙绝伦的藻井”“奇特的柱子”“千变万化的斗拱”“我是小小建筑师”,其中“走进保国寺”主要以实地参观为主,通过老师的特色讲解和讲述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将保国寺的概况、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等知识传达给同学们。而“精妙绝伦的藻井”“奇特的柱子”“千变万化的斗拱”主要是以传播和教授古建知识为核心,通过多样化课堂,配合实地考察的教学形式,将保国寺北宋大殿内的主要建筑结构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个感官传达给同学们。“我是小小建筑师”是一个古建模型搭建的体验课程,以学以致用、快乐学习为主旨,让同学们在搭建中巩固古建知识,获得学习乐趣。

三.课程介绍

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匠意精神

——《保国寺古建之旅》

一、课程背景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位于景色秀丽的灵山,其中北宋大殿建于1013年,被称为南方地区第一古建,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三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生态文化基地、首批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其古建筑群面积达7000平方米,拥有唐、宋、明、清、民国各时期的古建筑群体和砖石刻文物,以及占地28.8万平方米的山林资源。这些都为我馆策划组织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提供了支撑与载体。

二、课程理念

我们的课程理念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匠意精神”。作为一家以千年古建为核心的专题类博物馆和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重要遗产点,我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新时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保国寺古建之旅》 克服 历史建筑小孩不感兴趣、看不懂 的难题,根据参与者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 量体裁衣 ,在 保持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把“高冷”的古建筑知识分解成五个“可”:“可看、可听、可搭、可想、可带”,让同学们的不同感官都动起来,感受古建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培养保护人类文化遗存的价值观念。

三、课程概况

课程主要针对人群为 小学高年段、初中学生,共 分为5个课时, “走进保国寺”“精妙绝伦的藻井”“奇特的柱子”“千变万化的斗拱”“我是小小建筑师”,其中“走进保国寺”主要以实地参观为主,通过老师的特色讲解和讲述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将保国寺的概况、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等知识传达给同学们。而“精妙绝伦的藻井”“奇特的柱子”“千变万化的斗拱”主要是以传播和教授古建知识为核心,通过多样化课堂,配合实地考察的教学形式,将保国寺北宋大殿内的主要建筑结构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个感官传达给同学们。“我是小小建筑师”是一个古建模型搭建的体验课程,以学以致用、快乐学习为主旨,让同学们在搭建中巩固古建知识,获得学习乐趣,课后还能将保国寺的“古建筑”带回家,跟父母、同学分享学习收获。

四、课程实施

课程分为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 观看影像、引发兴趣;第二环节:身临其境,知识传授;第三环节:互动体验,寓教于乐。

在第一环节观看影像中,课程针对小学高年段学生播放5分钟的教学动漫片《千年传奇保国寺》,通过片中古建筑中有歪柱、四大不解之谜等问题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保国寺有多少年的历史?大殿的柱子为什么是歪的?屋顶竟然和150头牛一样中!保国寺大殿居然虫不蛀,鸟不入?;针对初中段学生播放影片《发现保国寺》,通过片中对古建力学原理的阐述引发同学们探寻求知的欲望。

在第二环节 “身临其境 知识传授”中,课程结合大殿现场讲解和课堂讲授,做到既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又能够通过课堂讲解深化知识点。

1.“ 奇特的柱子” 教学目标 :解析大殿中歪柱的力学原理、了解知识点 “瓜棱柱”造型特点以及实际功用。

现场讲解

首先,学生现场观察柱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说出柱子奇特之处,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大殿里一共有16根内柱,但是同学们观察后发现前内柱倾斜十分明显。为了讲解该原理,教师通过教具小板凳构造的力学原理现场讲解建筑中的力学原理。

有同学通过仔细观察还发现,在这16根内柱中有四根柱子,它们的外形和结构都与其他的内柱不一样。这些柱子的柱身并不是呈传统的圆柱型,而是一瓣一瓣的,一共有八瓣,就像南瓜一样。

通过学生观察到的外形特点引出柱子的名称 “瓜棱柱”。再请同学们轻轻地敲击一下柱子的每一格,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动手实践后,有同学发现柱子的秘密了:轻敲柱子的每一格时,能清晰地听到“一空一实”两种声音,而且空实是相间的。这是为什么呢?

课堂知识深化。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原理,学生带着疑问回到教室后,教师通过教具“瓜棱柱”微缩模型向大家直观展示大殿柱子的内部结构。

从俯视图上看,瓜棱柱其实是由四根小木桩拼合,外围再包裹一层木材制成的。当我们敲击中间的四根小木柱的时候,会发出实心的声音,当我们敲击外围包裹的材料时,听到的是空空的声音。

教师小结:保国寺的这种瓜棱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四段合包镶瓜棱柱”,是我国现存“拼合柱”做法的“第一例”。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知道节约资源,用“小木材”充当“大木材”,科学地实现了“小材大用”。

2.“ 精妙绝伦”的藻井的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保国寺北宋大殿内的重要建筑结构——“斗八镂空藻井”的造型特点、功能以及在大殿中安放的位置特点。

现场讲解

首先,让学生观察“藻井”,描述藻井的外观特点,并且展开联想用丰富的词汇和比喻的方式来描述藻井。

“藻井”象征着天宇的崇高,一般放置在室内最尊贵的位置。在惊叹于藻井的华丽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 藻井是放在大殿的哪个位置?

2. 从藻井的空间布局上得到什么启示呢?

课堂知识深化

回到教室后引导同学通过自我分析所得到的答案。教师总结:古代寺庙室内最尊贵的一般是放佛象的位置,保国寺北宋大殿的“藻井”却放置在古时候人们礼佛位置的上方。“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一千年前的已经十分普及。

3.“千变万化”的斗拱的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认识北宋大殿的斗拱结构,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同学们了解大殿中斗拱结构的组成、组合规律、作用以及独特的连接方式;

现场讲解

同学在现场观察认识斗拱结构,老师讲解保国寺56种斗拱组合,引导同学们找出大殿中不同的斗拱组合。

课堂知识深化

教师通过教具斗拱模型认识斗拱三个构建斗、栱、昂结构的组成。斗是方形的木垫块,栱是弓形的木块,昂是穿插在斗和栱之间的梯形木条。

第三阶段:互动体验,寓教于乐。

同学们在现场参观了保国寺,也了解了保国寺众多的奇特之处。在互动体验,寓教于乐环节,需要与手工体验老师一起完成几项与保国寺相关的小游戏,这也是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环节。

体验一:榫卯小游戏

教师讲述北宋大殿没有一枚钉子的神奇现象,由此引出斗拱的连接方式——榫卯连接,通过画一画、拆一拆的小游戏来寻找榫卯结构的特点。

画一画:将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合作找出榫头和榫眼进行配对,引导同学们体会榫卯连接的特点之一—专一性;

拆一拆: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榫卯结构玩具——孔明锁,用最短的时间将孔明锁拆开。老师总结和引导同学们了解榫卯连接的另一个特点——稳固性。

体验二:模型搭建。 请同学四人为小组,根据榫卯连接的特点进行古建模型斗拱搭建竞赛。

体验三:藻井彩绘

在北宋大殿藻井的结构简图上彩绘,请大家为大殿的藻井穿上“华丽”的外衣。

五、课程成效

1. 品牌课程弘扬民族文化。 2001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博物馆陆续建成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研究基地,也是宁波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宁波市绿色学校学生素质基地,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以各基地为依托,课程进行深度实践和推广后,已 形成系统化的、具有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品牌特点的特色课程。2015年,课程《保国寺古建文化之旅》荣获宁波市首批优秀课程。2016年,课程获得全省首届博物馆十佳青少年教育项目。

2. 点单式课程,服务10万学子。课程开发了“点单式”服务,学校可通过需求自行选择课程模块;教师主动走进学校,打造无围墙的博物馆,近三年累计接待中小学生10余万人次,并成功吸引了众多国际高校学子参与。

3. 打造馆外教学基地。 由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与宁波市绿色学校共建 “匠· 木构建筑文化保国寺教学体验馆 ”,扩大了课程传播范围,让更多的学子接受课程教育。

4. 把博物馆带回家。在动手搭建古建筑模型环节中,不仅能够现场动手体验,还可以把我们的教具——“古建筑模型”等带回家,把教具成功延伸成为了文创产品,积极响应了国家“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