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遗珍——走进砖雕的世界》

  • 小学4-6年级
  • 传统文化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一.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砖雕,了解砖雕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掌握十六砖屏的传统故事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先哲德行的学习兴趣,使之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 ②能力目标: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专门制定课程流程方案。帮助学生了解一刀一刻间的艺术以及烧制工艺流程,分析流派,培养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观看展现砖屏故事内容的动画作品,使学生了解砖屏所刻画的先贤故事,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③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历史文物、认识传统德行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古贤哲人智慧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古代匠

二.研学内容

本课程由砖雕初认识、模拟与制作、先贤与德行、家训的传扬 四课时组成。其中砖雕初认识将通过带领学生观察砖雕作品,从而对砖雕起源、砖屏的特色、砖雕美学鉴赏有初步认识;模拟与制作将由教师讲解砖雕制作流程,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模拟;先贤与德行将以砖屏主要内容为中心,让学生熟悉砖屏所刻画的先贤故事,进行德育教育;家训的传扬将还原砖屏在被发现地的原样,提炼“家训”概念,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与复习。

三.课程介绍

《匠心遗珍——走进砖雕的世界》


课程简介(包括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情况等)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馆藏的十六副大型人文画砖屏雕刻(“十六砖屏”)征集于慈城“大夫第”,属省二级文物,是乾嘉时期的大型砖雕艺术精品。 “十六砖屏” 雕刻手法繁复与简洁共备,内容典雅与富丽兼具,并辅以或诗或字的释文,以中华数千年的古贤德行为题材,刻画了伯牙操琴、圯桥授书、北海牧羊等十六个中华民族传统故事,具有极高的教育教学价值。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课程建设,发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应承担的社会教育功能。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以“十六砖屏”为基础资源,以典型基地课程展示为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宣传活动,既能引导学生认识精雕细刻的非遗技艺,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又能通过砖屏刻画的 景德、仰才、慕风、亲乡 四大板块十六个贤德佳话,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家训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青少年学生。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通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更好地促进了大课堂资源基地的可持续化发展,希望通过努力,推进保国寺“第二课堂”的规模化、系统化、品牌化,充分发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砖雕,了解砖雕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掌握十六砖屏的传统故事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先哲德行的学习兴趣,使之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团队协作、自我展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历史文物、认识传统德行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古贤哲人智慧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引以学习。

【教学内容】

《匠心遗珍——走进砖雕的世界》按照知识点由浅至深的教学思路,共分为4个课时,分别为“走进砖雕”“说学逗唱”“动手制作”“知识竞答”。具体内容如下:

课时一:走进砖雕(听讲解、看动漫视频、美学鉴赏)

通过参观 “十六砖屏”砖雕实物,观看砖雕动画教育片,欣赏砖雕精品图片等图文并茂、实地观察的方式来提高青少年对砖雕工艺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配合展板展览、分发科普折页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课时二:说学逗唱(讲故事、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

在观看完以砖雕雕刻内容为主的教育动画片后,请参与学生讲述自己喜爱的古代先贤故事,并朗诵相关的诗歌文章,体会古人的精神和品格;根据砖雕的内容故事,个人或小组配合自编自导情景剧,加深对人文故事内涵的解读,同时展现自我风采。

课时三:动手制作(捏软陶、学雕刻、制拓印)

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年龄段,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高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刻印橡皮章等手工艺品制作等途径体验雕刻;低年龄段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捏制软陶等手工艺制作的方式,捏制出各类造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对手工艺技艺的认识

课时四:知识竞答(解疑惑)

以提问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砖雕知识和古代人文知识,学生进行有奖竞答。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加固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整理和回顾总结,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竞答内容:1、砖雕系列知识,如砖屏工艺、制作流程、流派特色等;2、人文历史知识,课堂中提到的人文知识内容的回顾。

【实施情况】

博物馆现有职工40多名,其中有15位参与、实践教学教育活动。近年来,行政领导对社教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专项的经费用于教学场地建设、设备采购等,经过社教团队的努力,2016年“保国寺古建文化之旅”教育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十佳项目”。其中,《匠心遗珍——走进砖雕的世界》课程的设计与发展是保国寺近年来根据馆藏砖雕开设的专题特色课程。

1、 注重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砖雕系列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专门设置特色课程,环节实施都体现了开放性和选择性,通过捏软陶、拓印、橡皮章雕刻等手工环节模拟砖雕制作过程;通过讲故事、情景剧、知识竞赛等课程环节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展现自我风采。通过系列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人贤者所秉承的礼教观念,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注重课程反馈机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实践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和学校均会填写活动反馈表,以此来了解本次课程主题是否有吸引力。根据调查情况,95%的学生表示在砖雕系列课程的学习实践中收获良多,92%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中的手工环节新颖有趣,87%的学生能够掌握砖雕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正确回答出设置的总结问题。参与学校则认为,体验项目能够以省二级文物——十六砖屏为基础,将砖雕的历史沿革和传统美德故事娓娓道来,极好地传播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课程成效】

成效一: 课程开放性强。 《匠心遗珍——走进砖雕的世界》课程以“开放型”教学为切入点,克服传统教学老师主导的弊端,不断激发学生活力,通过情景剧、故事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成效二: 课程影响范围广。《匠心遗珍——走进砖雕的世界》课程开课至今,已接待了洪塘中心小学、灵峰学校、宁波荣安实验本土学校学子,同时还吸引了来自中国台湾、韩国、德国等高校学子参与课程,使中外学生能够感受中国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魅力。

成效三: 课程 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个性特征,定制不同的课程体验项目,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如参加课程的人数、时长、喜好等因素自由搭配选择课程项目,既便捷又新颖。这种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发展。该模式走在众多博物馆教育项目前列,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