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争鸣•灵动古建”

  • 小学1-3年级
  • 小学4-6年级
  • 自然生态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鸟类的品种、适合生存的环境。 2、能力目标。 (1)认识鸟类,区分品种,培养观察能力; (2)寻找与“鸟”有关的成语,讲述鸟类故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涂鸦绘画,培养想象力,激发美术兴趣,提高审美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制作鸟巣、揉捏鸟造型,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影、与鸟类亲密接触,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关爱之情,唤醒大家爱鸟、护鸟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资源。

二.研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4个课时,分别为“百鸟争鸣•鸟影大赏—科普教育赏析”、“百鸟争鸣•一鸣惊人—故事汇”、“环节三:百鸟争鸣•鸟语花香—手工劳作”和“环节四:百鸟争鸣•雏鹰展翅—体验互动”。课程通过影片赏析、专题展览、演讲互动、手工劳作、情景演绎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展开,旨在让同学们了解鸟类,爱护鸟类,用新的生活方式接触自然,热爱自然,提高大家生态保护意识。

三.课程介绍

百鸟争鸣 · 灵动古建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百鸟争鸣 ·灵动古建”

课程类型:社会实践类课程

课程资源: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是宁波市江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保国寺景区拥有山林占地28.8公顷,古树名木多,有腊梅、杨梅、松树、桂花、银杏、竹、荷莲等;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松鼠、猫头鹰、啄木鸟、喜鹊等动物。千年古建融于自然山林中,生态环境清幽,满山姹紫嫣红,处处鸟语花香,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一、课程理念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课程建设, 围绕全省以“依法保护鸟类,建 设美丽浙江”这一主题,发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景区)的江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自身的优势,现有的资源, 以典型基地课程展示为形式, 开展 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继续引导科学爱鸟护鸟,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引导同学们用新的生活方式接触自然,热爱自然,提高大家生态保护意识。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更好地促进了大课堂资源基地的可持续化发展,希望通过努力,推进保国寺“第二课堂”的规模化、系统化、品牌化,充分发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鸟类的品种、适合生存的环境。

2 、能力目标。 (1)认识鸟类,区分品种,培养观察能力;

(2)寻找与“鸟”有关的成语,讲述鸟类故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涂鸦绘画,培养想象力,激发美术兴趣,提高审美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制作鸟巣、揉捏鸟造型,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观影、与鸟类亲密接触,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关爱之情,唤醒大家爱鸟、护鸟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资源。

三、课程内容

环节

项目

内容

适合学龄段

教学重点

幼儿

小学

中学

大学

环节一

科普教育赏析

科普教育片

《鸟的 迁徙



从影片中直观地了解鸟类生存环境,学习鸟类热爱生命、不屈不挠的精神。

《天赐》



《愤怒的小鸟》



科普展

摄影展

标本展

1、 参观科普图片展、摄影展、鸟类标本;

2 、知识竞答。


通过展览、知识竞答丰富鸟类知识, 认知 鸟类的特征、品种、适宜生存的环境。

环节二

故事汇

演讲互动

1、 鸟类成语接龙;

2、 鸟类故事演讲。

通过成语、故事,了解鸟类带给人类的启发。

环节三

手工劳作

涂鸦绘画

《秘密花园·百鸟之王》涂鸦

通过合作绘画涂鸦,用色彩表达,呈现最“美 之鸟。

鸟巢绘制

创作绘制鸟巢过程:

1、 根据鸟类的形状进行合理想象;

2 用记号笔在复合板上勾勒鸟巢形式,切割木板,用玻璃胶设计制作;

3、用颜料对鸟巢进行美化上色。


通过给鸟置办新家,提倡关爱小鸟,保护环境。

捏软陶

1、 揉捏鸟的各个部位;

2、 对各部位进行拼接;

3、 发挥想象,揉捏出不同造型的卡通鸟造型。



引导幼儿加深对鸟类身体结构的印象,培养想象力。

千纸鹤祈福

1、 把彩纸折成千纸鹤;

2、 在卡片上写上对鸟类的祝福;

3、 把千纸鹤与祝福卡片串联,挂于指定位置装饰。



引导学生废纸利用,提倡关爱小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

环节四

体验互动

放飞鸽子

1、 亲密接触鸟类,进行喂食;

2、 统一时间放飞鸽子,放飞希望。

拉近鸟类与人类的距离,以实际行动来关爱、保护小鸟。

情景剧

(筹备)

《鸟类运动会》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性,引起情感共鸣等。

《家的变迁》



环节一:百鸟争鸣·鸟影大赏—科普教育赏析

1 、通过鸟类影片赏析,制作展板、科普折页,参观标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青少年儿童生态保护意识 ,继续引导青少年科学爱鸟护鸟。同时配合展览,分发科普折页进行宣传推广。另外与宁波摄影家协会、四明影社合作,展现有关宁波野生鸟类的精彩影像,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了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唤起大家心中的热忱,一起行动,共同关爱鸟儿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爱鸟护鸟知识竞答: 我馆提供40-60题鸟类相关的题目,工作人员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先回答正确者有一定的奖品,设立一般、中等难度、高难度三类题目。

设计意图与实施效果:

观影,科普展、标本展 参观是关爱保护鸟类传统的知识普及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我馆针对参展人群,做出适当的内容调整。由于保国寺 是宁波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江北区中心站 ,结合鸟类标本展陈内容,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喜好,我们选择不同的影片和相关展览内容,剖析知识要点,贴近生活,直观地去深入人心,并与知识竞答等活动配合,组成全新的适合青少年知识水平的互动模式。

环节二:百鸟争鸣·一鸣惊人—故事汇

由家庭或小组自主准备一个关于鸟类的故事,例如:丑小鸭、啄木鸟医生、乌鸦喝水、信的差使、鹳与狐狸等。以现场参与演讲的方式,展示学生个人魅力,再配以小组分队成语接龙PK赛环节,提高学生参与性。

设计意图与实施效果:

通过演讲鸟类故事,来吸引学生关注鸟类,了解鸟类特点,并从故事、成语当中得到启发,学习鸟类优秀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个人演讲配合团队PK赛,提升个人、集体荣誉感,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环节三:百鸟争鸣·鸟语花香—手工劳作

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的年龄段,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在高龄段的《秘密花园 ·百鸟之王》涂鸦中有个人彩纸涂鸦绘画和团体喷绘布涂鸦,展现大家心目中的最美鸟王;低龄段的捏软陶也有鸟类部位组合和卡通鸟造型大比拼,另外鸟巢绘制,千纸鹤祈福装饰也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与实施效果:

高龄段学生通过个人、团队绘画和鸟巢制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并身体力行为小鸟创建爱巢;低龄段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利用软陶揉捏组合鸟类部位,来认知鸟类的特征,并通过废纸利用,折叠千纸鹤祈福装饰,来增强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环节四:百鸟争鸣·雏鹰展翅—体验互动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与宁波江北信鸽协会合作,租借一定数量的信鸽,学生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组队领取鸽子,给鸽子喂食,统一时间放飞鸽子,来拉近鸟儿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与实施效果:

以实际行动关爱小鸟,通过实物更直观了解鸟类,提升学生兴趣点,并通过放飞鸽子,传播爱鸟护鸟理念。

四、 课程资源

(一)硬件设施

1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坐落于宁波江北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十大生态旅游景区。

2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是宁波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宁波市江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

3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特设了野生动植物展厅,陈列展出了丰富的野生鸟类标本、野生鸟类展板以及野生鸟类保护的宣传折页等。

4 保国寺自然山林占地28.8公顷,古树名木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腊梅、杨梅、松树、桂花、银杏、竹、荷莲等植物,有松鼠、猫头鹰、啄木鸟、喜鹊等动物, 千年古建融于自然山林中,生态环境清幽,满山姹紫嫣红,处处鸟语花香,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二) 队伍建设

博物馆现有职工50多名,其中专职人员100%参与未成年人教育,并采用借脑引智等方式与江北区林特站合作开展科普活动。教育从业人员占80%,分别从事讲解、专业研究、陈列展示和公园管理等工作。安排专项的经费用于陈列展示、研究、教育等。2016年“保国寺古建文化之旅”教育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十佳项目”。

博物馆内设有社教部,负责青少年教育项目设计、活动实施、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专人负责大课堂活动的组织、协调。近年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启动宁波历史文化遗产“大课堂”项目,活动对象以青少年为主,通过挖掘宁波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址,传承华夏文明和智慧。举办了一系列如:“古建筑知识问答”、“古建筑的艺术之美”、“木构华夏——保国寺大殿与中国古建筑”、“野生动植物保护”大课堂、爱鸟周科普讲座等,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 博物馆有专业讲解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讲解员由单位青年骨干组成,专业知识丰富,工作敬业。

五、课程实施

作为人与自然的实践性课程、公众接收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提供“寓教于乐”的休闲场所,我们想在课程实施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体验,以参与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知识、观念传导给学生,同时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在具体课程内容实施上也略有不同。

(一)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1)制作了鸟类科普展板、折页;

(2)租借了鸟类摄影展板、鸽子;

(3)鸟类相关电影收集汇总;

(4)绘画布制作,手工材料准备;

(5)编写材料,如《动植物图录》等科普读物。

2、人员准备。(1)具有专业知识的社教部工作人员;

(2)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二)活动方式

1、自主体验。 设置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课程项目,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通过体验去感悟,使整个实践活动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新技能,感受不一样的经历。

2 、互动体验。开设相关互动环节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在趣味中温故知识要点,潜移默化中加深记忆,规范矫正思维理念,增强保护意识。

3、合作体验。 研发部分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内容,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获得最基本的社交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促进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六、课程评价

由学生、老师和社会参与人员作为主体,对整个课程实施后,学生是否得到收获进行反馈、评估,汇总问卷调查及现场实践过程考察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1 、挖掘优点。保留好的课程、值得推广的内容进行深入、延伸,发扬自身优势;

2 、发现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完善,促进学生和博物馆实践课程的共同发展。

3 、拓展课程。对于生活中碰到的好点子,实用的例子进行剖析,转换成为今后课程所用。联手相关单位,继续拓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场所空间,开设 更为贴近 青少年地气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