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中小学生天文研学课程

  • 小学1-3年级
  • 小学4-6年级
  • 国防科工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海西州德令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课程目标

1、采取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方式,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方向与专题,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追求知与行、学与用、美与善、物质与精神相融合贯通的思想,遵循小学生体现"玩学(兴趣)"、中学生体现"行学(态度)"、高中体现“思学(精神)"的人之天性,寓教于广泛性与社会性意义,力求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思三统一的目的。 3、旨在通过研学教育鉴定广大中小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广大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研学内容

兼具兴趣爱好型和知识扩展型两类课程性质,突出以理论学习和实践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天文常识又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课程知识渗透和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学 生对浩瀚的宇宙、无穷的奥秘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通过对天文的兴趣而转化为对探索自然、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本课程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目的,综合提高学生的天文文化内涵和应用能力,不断开拓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包含:1.了解学习天文知识。2.了解学习防震减灾的具体办法。3。树立学生正确的天文观,科学观

三.课程介绍

学习任务:

一、走进太空
通过导师引导式和自我探索式的实践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和太空奥秘, 学习 太阳系,了解地球、太阳、月球、太阳系行星,认识望远镜 ,形成学生自有的天文积淀。

二、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在天文研学旅行活动中通过学习情感和号召和平为中心,根据所学对当前我国太空工程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三、健康生活
自我管理:学生通过在研学活动中的集体化生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更好更快地做一个独立自信的人。
四、责任担当
学习防震减灾的处理办法。通过实地演练、模拟地震等活动,培养如何正确处理预防灾难与灾难逃生的办法。充当防震减灾宣传小标兵。


第二部分 太阳系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他是我们所在的恒星系统,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四个矮行星、至少63颗卫星、约 100 多颗小行星和星际物质。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虽然它只是一颗中小型恒星,但是太阳系的99.85%的质量都被太阳占有,余下的质量中包括行星和它们的卫星、行星环。还有小行星、彗星、柯伊博天体、海王星和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星际尘埃、气体和粒子等星际物质。太阳用强大无比的吸引力将太阳系中所有的天体紧紧围绕在自己的周围旋转,同时,太阳又带着太阳系的全体成员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根据到太阳的距离,行星由太阳起往外一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有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在这些星当中,人们肉眼能看到的只有五颗,而各国这五颗星命名不同,我国古代有五行学说,因此使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来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其实,完全不是因为水星上有水,木星上有树木才这样称呼的。欧洲人则是用罗马神话人物的名字来称呼他们。近代发现的三颗远日行星,西方按照以神话人物名字命名的传统,以天空之神、海洋之神和冥土之神的名称来称呼它们,用中文便是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第一章 地球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

第二章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更不能孕育出充满智慧的人类。太阳不但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还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能源。

从人类诞生以来,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周四(万神之王)的儿子,而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称为太阳神。

太阳物质大多是由一些普通气体组成,其中氢气约占71.8%,氦约占 27% ,其他元素占 2%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为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来源。太阳核心温度高达 1500 万度,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是太阳光球,光球的半径就是通过所说的太阳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像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 5-10 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 300 -400 ℃。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的气体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第三章 月球

在中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在罗马神话中,月亮被称为“阿尔忒弥斯”女神。

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月球上没有生命也没有留下生命迹象,又因为没有大气,在月球表面,声波不能传播,人在月球上也就听到不到任何声响。在月球上,生命的三大基本要素——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一样也不具备。

第四章 太阳系行星

第一节 水星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太阳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为水星是辰星。它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它沿着一段奇特的曲线,从太阳的最东边跑到太阳的最西边。水星是与地球相似的4颗类地行星之一,并且是 4 颗中最小的。由于 它距离太阳太近了,个头又小,人们平时很难看到它。水星上没有水,没有大气调节,也没有卫星,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表面平均温度可达 427 ℃以上,向阳面的温度高达 430 ℃,黑夜最低温度可降到零下 178 ℃左右。昼夜温差达 600 ℃,是太阳系行星中表面昼夜温差最大的。

水星外观同月球相似,只是水星上有更多的环形山,高地平原层次不齐。与月面有所不同的是,水星表面分布着隆起的陡壁和山脊,宛如苹果因水分蒸发而表面收缩形成的皱纹。水星表面宁静、平滑,过去可能发生过火山活动,有火山熔岩形成的平面状地区,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陨石坑。

第二节 金星

金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维纳斯——美神。

金星和水星是太阳系中没有天然卫星的大行星。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孪生姐妹,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千米,只比地球半径小 300 千米,体积是地球的 0.88 倍,质量为地球的 4/5 ,平均密度小于地球。但两者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不存在液态水,加上极高的大气压力和严重缺氧等残酷的自然条件,金星不可能有任何生命的存在。因此,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自转方向是自动向西。因此,站在金星上看太阳石西升东落。

第三节 火星

在银河系中,有一个神秘的火红色星体,它就是火星,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在人类长期对天体的探索中,火星很快占据了人类对宇宙无限想象的中心位置。因为它有荧荧火光,所以我国古代叫它“萤惑”;古巴比伦人称这颗有鲜红颜色的火星为“死亡之星”,曾把它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古罗马人称火星为“战神”马尔斯。火星是最小的行星之一,直径为地球的一般,表面积是地球 1/4 ,体积是地球的 15% ,质量是地球的 11% ,离我们最近的距离不超过 5600 万千米,比任何行星都近(金星除外),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最明亮的火星。

早期的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倒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冷得多。

大约40亿年以前,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甚至可能还有海洋。火星曾经经历过睡在,可能就是因为这场洪水,而导致火星上的高级生命灭亡,然后在火星上留下一些低智能的生物。火星与地球气候也相似,人们不断探索使火星的气候变化的原因,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节 木星

木星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一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第五。在天文学上,把木星一类的大行星称为“巨大行星”。木星的形状如一个扁球,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地球的 318 倍。木星和地球比,就像是西瓜和芝麻放在一起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在椭圆形的轨道上它以 13 千米 / 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需 11.8 年,所以木星的一年大约相当于地球的 12 年。

木星和太阳有十分相似的成分,但是却没有像太阳那样燃烧起来,是因为它的体积太大。木星要成为像太阳那样的恒星,需要将质量增加到现在的100倍才行。

第五节 土星

土星是太阳系中,光环最惹人注目的一颗星。淡黄的球体,淡蓝的极度区,再加上四周明亮的光环,使土星看上去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百、火赤、水黑、土黄)。在西方,土星的名字来自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土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名第六。

土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主要由氢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组成。土星和木星一样被五颜六色的云带包围,并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由于它快速自转,用望远镜看去呈扁球形。赤道半径约为6万千米,体积约为地球的 740 倍,质量为地球的 95 倍。土星的平均密度只有 0.7 / 立方厘米,是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如果把它放在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

土星的光环当然是最精彩的部分了。比较特别的是,由于土星光环的平面与土星轨道面不重合,而且光环平面在围绕太阳运动时方向保持不变,因此从地球上看,可以看见的光环面积就不固定,导致看到的土星亮度也会发生变化。当土星光环有可以看到的最大面积时,土星显得亮一些;当实现正好与光环平面重合时,光环便呈现为一条直线,土星就显得暗些。二者之间的亮度大约相差3倍。

土星和地球一样也有四季,不同的是它每一季的时间要长达7年多,因为离太阳遥远,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是十分寒冷。

第六节 天王星

天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名第七,由于天王星的光比较暗淡而未被古代的观测者发现,而是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在 1781 3 13 日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因此,这也是第一颗在现代发现的行星。

天王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仅次于木星、土星和海王星,排名第四位。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天王星,它的表面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红色光谱被它的甲烷大气吸收了。

第七节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阳系的第八颗行星,从大小和成分来说与天王星像是双胞胎。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

海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7倍,平均密度 1.64 / 立方厘米,体积超过地球 44 倍。它的轨道接近正圆,平均距离太阳 44.97 亿千米,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 30 倍,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 164.79 年。也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但冬季和夏季的温差不大,每季长达 41 年以上。由于看不到海王星表面的特征,所以确定它的自转周期很困难,最新测定自转一周为 16 小时 7 分钟。海王星的组成成分与天王星的很相似:各种各样的“冰”和含有 15% 的氢和少量氦的岩石。海王星相似于天王星但不同于土星和木星,它或许有明显的内部地质分层,但在组成成分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一致性。海王星很有可能拥有一个岩石质的小心地核(质量与地球相仿)。它的大气多半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还有少量的甲烷,一个石质和水质的核心。海王星周围大部分是尘埃大小的粒子,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温度在零下 235 ℃。

海王星表面主要也由气体组成。海王星有8颗卫星和 4 个稀薄的环。在地球上只能观索到光环黯淡模糊的圆弧,而不是完整的光环。同天王星和木星一样,海王星的光环十分暗淡,但它们的内部结构仍是未知数。海王星的磁场和天王星的一样,位置十分古怪,这很可能是由于行星地壳中中层传导性的物质(大概是水)的运动而造成的。

1989年 8 25 日,旅行者 2 号探测器飞跃海王星,这是人类首次用空间探测器探测海王星。它在距海王星 4827 千米的最近点与海王星相会,从而使人类第一次看清了远在距离地球 45 亿千米之外的海王星的面貌。

第三部分 防震避险

前言

地震时地球运动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造成的灾害严重影响着我们生活,甚至危害生命,我们喜欢不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掌握更多防雨地震的知识和技能,当地震发生时能够沉着应对,更好地保护自己、帮助别人。

第一章

在浩瀚的宇宙大家庭李,我们居住的地球,自形成之日起,就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变化中,而地震就是地球运动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能在瞬间产生和释放巨大的能量,在造成环境破坏的同时,还会诱发火灾、水灾、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

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破坏,致使人们惊慌失措。

我国的地震多发带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我国抵触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正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好——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收到来自印度洋板块和来自太平洋板块的挤压。

我国懂不地区受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大,而西部地区受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影响大。其中,宝岛台湾就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青藏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1935 年,台湾新竹县发生 7.1 级地震,造成 3422 人遇难, 11833 人受伤; 2010 年,青海省玉树县发生 7.1 级地震, 2698 人遇难。

从1901年到 2011 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1 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

我国的地震活动锅仔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较大的地震主要发生在以下五个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其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地区,西北的新疆、青海和甘肃等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

我国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特点。每次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十几次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并以一次 8 级左右的巨大地震作为标志。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

根据我国地震部门的统计,20世纪初以来,全球一次地震死亡人数达到 20 万以上的共 4 次,其中 2 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是 1920 年的宁夏海原地震,另一次是 1976 年的河北唐山地震。地震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008 5 12 日发生的四川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8451 亿元人民币。

青海省地理位置与地震概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称“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本省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8935-10304 ,北纬 319-39.19 之间。全省长 1200 千米,南北宽 800 多千米,总面积 72.33 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是我国大陆地震最多的身份之一,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据统计资料显示,1900年以来全省 5 级以上的地震局全国第四。地震活动在分布空间上具有成带性和时间分布上呈不均匀性的特点。

第一节 学校紧急避险及逃生

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教室里上课,可根据你在教室的具体位置作出快速判断,采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

方法一:伏而待定—自护三步法

第一步:就近选择在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闭眼。

第二部:将书包顶在自己的头上,避免头部和后颈收到伤害。

第三部:用另一只手紧紧抓住桌腿,予以固定。

方法二:黄金12秒逃生法

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大约有12秒的时间。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靠室外的门边,你的身手又足够敏捷,应当充分利用“ 12 秒时间”迅速跑出教室,在空旷地带避险。

如果老师能有序地组织同学疏散,同学们应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有序地疏散,以避免因无序逃生发生的挤压、踩踏事故。

2. 正在操场或教室外如何避险

地震发生了,大地抖动了……如果此时你在操场或室外,请牢记远离玻璃幕墙、电线杆、路灯、高压线……千万不要冒险在大地抖动的时候进教室抢救财务和救助其他人员,以免自己被砸伤,作出无畏的牺牲。

3. 地震后如何逃生

2008年 5 12 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出现了“史上最

牛校长”,他就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多年来,他不断加固教学楼,引导学生做安全疏导演练。地震发生时,全校 2300 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师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 1 36 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兼职是一个人间奇迹。

地震强烈振动的时间只有十几秒至一分钟的时间。在短时间的地震过后,你所处的教室或许已经有一定的危险,因为可能还会有余震到来。那么地震过后,处教室中的你该如何逃生呢?

第一步:打开教室的前后门

第二部:用双手护着头,冲出教室。

第三部: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跑到操场上或空旷的室外。注意:千万不要乱跑、乱挤。下楼时必须沿楼体右侧通行。

第二节:家庭防震避险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至今令人难忘,转眼间唐山市区变成一片废墟,数十万居民失去家园……但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也有不少人因为在紧急关头采取了正确的避震措施而顺利逃生。同学们,虽然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并不是每一个人会经历的,但一旦发生地震,只要同学们掌握一些正确的避震方法与技巧,就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免遭劫难!

1. 尽快选择合适的空间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的瞬间你正在家中,又无法在十几秒内淘到室外的开阔场地,你应马上在家中找到合适的空间暂时躲避一下。
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居下或家具旁,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上的炕沿,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号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地。

2. 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

强震过后、余震到来之前,要和父母、亲友一起有序地

逃到室外。若居住楼层较高,千万别坐电梯,必须走消防通道。逃到室外后,找个空旷的地方做下、切勿躁动,应保持安静。

第三节 公共场所防震避险

1.镇定有序不拥挤

在上次或电影院遇到地震时,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车里。

在形式的公共汽车内要抓牢副手,避免摔倒或碰伤,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 远离高大建筑物,在开阔地避险

要避开楼房、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高大建筑物、在开阔地空地上避险,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第四节 野外防震避险

1. 远离危险环境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野外游玩,一定要远离危险的环境,可以就地蹲下或趴下。

(1) 迅速离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滑坡。

(2) 尽快离开河、湖岸,以防河岸、湖岸坍塌,谨防上游堤坝决口发生洪水,离开桥面及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3) 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海啸。

2. 沉着应对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后,剧烈的震动还会引发此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山体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滑坡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滑坡方向往下跑;遇到山崩时,也可躲在解释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第五节 地震应急包与应急避难场所标识

1.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是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语为耻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需品的应急包。它包含以下物品:急救干粮、应急水、保温雨衣、安全帽、折叠水桶、多功能应急手电筒、应急求救哨、防滑手套、蜡烛、火柴、药品等。

2.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一、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耽误的时间越短,生存的希望就越大。震后专业救援队很难再第一时间到达,只有依靠灾区人民积极地自救与互救,才能使更多被压埋在废墟下的人及时获救。事实证明,大多数人是靠自救与互救才活下来的。

二、 被压后如何自救

地震后,如果被压埋的比较深,暂时又无法脱离险境。这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等待救援呢?

1. 保持镇定:震后如果被压埋,要鉴定自救的勇气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溃。

2. 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

3. 维持生命:寻找身边的食物和水,并节约使用。如果无饮用水时,可用尿解渴。

4. 自我救治:如果受了伤,要想办法自己爆炸、止血、防止伤口感染,尽量少活动。如果生命体征下降,千万不能睡觉。

5. 设法联系: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求救信号;试着寻找通道,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判断从哪个方向有可能脱险;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若开辟通道需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以保存体力。

防震自救儿歌

地震来,桌椅摇,先来避震后逃生。

教室里,快趴下,课桌之间找安全。

大震小震动有间隔,抓紧时间到门口。

抬头看看啥危险,不坐电梯下楼梯。

小孩大人排成队,顺着右边有序走。

除了大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

玩意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

站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援要时间。

伤口流血要按压,掐在上面不松手。

全身疼痛不乱动,头要抬高背要挺。

哼哼儿歌想父母,大手会把小手拉。

第二节 震后如何开展互救

1. 地震后的互救

在专业救援队到来之前,若在学校,应组织师生互救;若在校外,应组织家庭、邻里互救。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 注意搜听被埋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的声音。

2. 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埋人员位置,再行抢救,防止再次受伤。

3. 先抢救建筑物边缘瓦砾中的和其他容易获救的被埋人员,扩大互救队伍。

4. 专业救援队应当首先抢救医院、学院、旅馆等密集人群。

5. 抢救被埋人员时,不能用利器刨挖等,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再行抢救。

6. 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主义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7. 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人员,切忌猛拉硬拽,要在暴露其全身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8. 一息尚存的危重上元,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急救,然后迅速送往医疗点或医院。

第三节 震后受伤包扎法

震后被压埋时,头部、手部或脚部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懂得三角巾包扎法,就可以包扎、止血、以防止伤口感染。

1. 头部包扎法。

(1) 将三角巾的底边向上翻折 3 厘米后平放于额头,如图 1 所示。

(2) 将三角巾的底角在脑后交叉,拉至前额打劫,如图 2 、图 3 所示。

(3) 打结后,在后脑下方的三角巾顶角向上翻折,塞入交叉处。

2. 手足包扎法

(1) 将三角巾展开、放平,手掌或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

(2) 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回改在手背或脚背上。

(3) 将三角巾的底角交叉压住顶角。

(4) 绕手腕或踝关节一周后打结,打结后将顶角折回,塞入结内。

第四节 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

震后72小时是救援的黄金时间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过程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为:半小时内存活率为99.3%,第一天的存活率为 81% ,第二天的存活率为 53% ,第三天的存活率为 36.7%

以上数据表明,时间就是生命,救援的时间越早,人们存货的希望就越大。前三天对于减少伤亡尤为重要。因此,震后72小时被称为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