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和非遗传承人做香包

  • 小学4-6年级
  • 初中
  • 传统文化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徐州博物馆


一.课程目标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一说香包可以辟邪,端午节时多会佩挂香包。也可以从香包的香料制作中了解中国古代独特草药的精华。也是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

二.研学内容

由徐州博物馆群工部讲解员侯露露和曹氏香包第四代传人王力为同学们专门制作PPT《DIY五彩香包制作》课程,讲解什么是香包,香包的艺术特点以及制作的基本内容;草药与香包的关系,以及不同草药制作出香包的不同功效。展示三件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香包,课程时间为一个小时。

三.课程介绍

4-9-3.jpg

课程理念:

“千奇百种的草药-和文物专家一起学做香包”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突出博物馆教育特色,由博物馆社会服务部设计研发的适合10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活动。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一说香包可以辟邪,端午节时多会佩挂香包。也可以从香包的香料制作中了解中国古代独特草药的精华。也是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实施:

(一) 活动目标:

香包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本次活动也是为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草药知识和传统香包的制作工艺,每位同学能够独立制作完成一个香包。

(二) 活动准备:

1 购买香包材料20套(包括:五彩丝线,中国结,装饰珠,药包,剪刀,硬卡纸)。保证每个同学人手一套。

2 活动教育员和曹氏香包传人,用现场工具制作出精美的香包饰品。确保活动工具齐全,确保能在规定时间内协助孩子们完成香包的制作。

3 首先介绍香包的功能与效果,现场先展示做好的香包;随后展示制作香包所用到的草药及其功效。活动地点在徐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活动通过徐州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彭城晚报》等平台多次宣传,通过提前报名方式,满额为止。

(三) 活动过程:

1 由徐州博物馆群工部讲解员侯露露和曹氏香包第四代传人王力为同学们专门制作PPT《DIY五彩香包制作》课程,讲解什么是香包,香包的艺术特点以及制作的基本内容;草药与香包的关系,以及不同草药制作出香包的不同功效。展示三件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香包,课程时间为一个小时。

4-9-6.jpg

2 由曹氏香包第四代传承人王力讲解示范制作一个香包,是香包制作当中最简单的五彩丝线香包。王力老师一边播放PPT和视频,一边做示范讲解,每一个步骤都详细细致,示范时间为十分钟。

现场一共有十五位参与者,每一位同学都和家长一组,家长起到辅助作用。时间为半小时。

3 每位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先把卡纸按照原有的虚线折成菱形,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料放进卡纸里面,每种香料功效不同,孩子们根据不同效果选择不同的香料。香料放置完好之后用中国结把香包穿起来。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丝线进行缠绕。丝线可以选择五种颜色或者其他数量的颜色,每种颜色的丝线要选择相等的长度(如果选择五种颜色,那么每种颜色的丝线缠绕宽度为一厘米;如果选择三种颜色,每种颜色缠绕的宽度要分成三份,依次类推)。缠绕丝线的时候按照顺序把香包菱形的六个面分别标记成A,B,C,D,E,F。按照字母顺序缠绕丝线。每次换丝线颜色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剪线头,并使用打火机防止线头脱线。全部缠绕好之后,就可以把装饰珠和流苏穿到中国结上。这样完整的一个五彩丝线香包就完成了。完成之后所有孩子一同展示作品,并拍照留念。

课程效果:

本期活动在周末开展了一次,经过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协作,丰富了动手能力与课外知识,深受大家的喜爱。

一件小小的香包看似普通,实则能发挥巨大的效果。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香包的草药按照不同的效果有不同的配方,今天给孩子们介绍的就是18味中草药功效。

例如:

艾叶:散寒祛湿,抗菌止痒,驱蚊虫

甘松;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即丰富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体现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又学习到了中国博大的中药文化,逐渐吸引他们对博物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程推广价值:

社会教育活动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和家长的双边情感体验。在“千奇百种的草药,和文物专家一起做香包”活动中,通过交互体验,同时对操作者和体验者有切身的体会,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学会体谅和关爱他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互助的合作氛围。学习过程之中带动一部分孩子通过交流或沟通掌握知识技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