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寻踪

  • 小学4-6年级
  • 初中
  • 高中
  • 革命传统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一.课程目标

引导中学生通过重走当年武昌起义的路线,踏访武昌地区的首义遗址遗迹,缅怀先烈,更加深刻了解首义历史和知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研学内容

1.课程需要由教师讲授主导转为师生共同探讨。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辛亥革命历史知识,是中、高考历史考试的考点之一,所以在课程设计上通过“老师穿针引线,学生自由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由照本宣科的讲课转为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寻踪”更深层次地学习首义历史的经过、背景及意义。

三.课程介绍

首义寻踪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讲解员老师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指导之下发动的,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区,虽经岁月变迁,但至今仍留下了许多辛亥革命胜迹,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开始首义遗址遗迹之旅。

一、 最重要的首义遗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鄂军都督府旧址

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末的湖北咨议局。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效仿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在北京设资政院,各省设立谘议局。湖北谘议局 1909年动工,1910年落成,谘议局的西式建筑风格凸显了它内容和形式的一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在湖北谘议局,宣告成立共和政府,建立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新军21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废除清宣统年号,召集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都督府一度代行了独立各省中央政府职能。民国成立后这里是临时副总统兼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办公场所。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访问鄂军都督府,并在这里发表了重要演说。1961年旧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依托旧址建立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和夫人宋庆龄先生题写馆名,正式对公众开放。

二、打响首义第一枪的地方 ——工八营旧址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推行练新兵、办学堂、兴实业,派遣留学生的湖北新政。张之洞派往外国的留学生中有许多加入了革命组织,成为革命党人,并在回国后加入了湖北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宣传影响下,武昌起义前,湖北新军中有三分之一是革命党人,是之后发动武昌起义的主力。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 汉口俄租界 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起义机关暴露,彭刘杨三位革命党人遇害,革命党人于是决定提前起义。这里是 新军工程第八营就是当年的营房。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在此打响了首义第一枪。起义士兵占领 楚望台 军械库。工八营起义后,城内 29 标的 蔡济民 30标的 吴醒汉 各率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城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向楚望台集结。又推举 吴兆麟 为临时总指挥,以楚望台为基地向湖广总督署发起进攻。

工八营后成为民居,老化、垮塌。 1981年在工八营原址,修建了首义第一枪纪念碑,纪念碑主体位石质,由伸向苍穹的三把枪组成,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后期又修建了游廊供参观者歇息。

三、起义门(中和门) ——首义胜利的开端

起义门, 原名中和门,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位于武昌城内区 首义 路起义街。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营打响首义第一枪后,城内外各起义部队迅速向楚望台集合,推举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就职后,下令打开中和门,迎接 南湖 马、炮营入城,在炮兵入城后,在中和门城楼、蛇山等处架设炮位炮轰击 湖广总督 府,配合和支持其他起义部队的战斗。因此 中和门在首义胜利后被誉为 “首义胜利的开端”,并改名为起义门。 起义门曾经入选过初中历史课本教材的第三册封面。 城门上原有重檐歇山顶式的城楼, 1949年前已倾废,城门洞尚存, 1 9 81年略依旧制重修城楼,城楼高11.3米,穿斗重檐歇山顶式两层建筑,朱楹华确,颇为壮丽。檐下环以朱红廊柱30根。半圆形城门高5米,城门上方新嵌长方形石额,刻“起义门”三字,为 叶剑英元帅 亲笔手书。 2011年,依据古城墙图纸,原样修复了333米城墙,同时增加辛亥革命碑林、风雨长廊、楚望亭、首义烽火石刻等,扩大为古城遗址公园。

四、首义公园 ——第一座纪念辛亥革命的公园

1921 年由首义人士夏道南等人倡议修建首义公园, 1923 年开始筹建,原址位于武昌司门口首义公园路。 1938 年武汉沦陷后,公园一度荒芜。 1949 年后进行重修。 1957 年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首义公园由原址搬迁到蛇山中段。

进入首义公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首义枪声的铜雕,建于 1996年,再现了当年打响首义第一枪的的场景。

1、总理 孙中山 先生 纪念碑

原位于武昌长江大桥头蛇山南侧老首义公园内,落成于 1928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由辛亥首义同人倡建。碑高7米,坐北面南 占地 100平方米。以花岗石砌成,高7米,碑座左右两面饰有花圈挽带浮雕图案,四周立有护柱,且环以铁链 。正面镌刻 “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中华民国十七年国庆日落成”。以“辛亥首义同人”名义撰写的碑文刻于碑阴。1983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迁移至现首义公园内。

2、 辛亥人物群雕

孙中山纪念碑旁是辛亥首义人物群雕。群雕背景高 5 米,像高 3 米, 1995 年落成。共雕塑人物 15 位,分为四组:第一组是全国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第二组是湖北革命团体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刘公、孙武、蒋翊武、刘静庵、吴禄贞;第三组是武昌起义的直接领导和发动者刘复基、熊秉坤、吴兆麟、蔡济民、詹大悲;第四组是鄂军都督府主要长官黎元洪、汤化龙。

往里走,我们便会看到一座仿古建筑 抱冰堂。抱冰堂原建于 1909年,是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的生祠。辛亥革命百年纪年时重修,建有张之洞纪念馆,奉办有张之洞先生业绩的图片展览。

3、 抱冰堂

抱冰堂是纪念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的生祠, 1907 年张之洞被召入京授体仁阁大学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僚属为纪念他调任军机大臣离鄂, 1909 年夏集资建成此堂。这年 10 月张之洞辞世,斯人逝矣,却给湖北留下一处名胜。 早先堂内有楹联、石台及带头像的碑柱。文革前尚见残碑刻有 太子太保 字样,正中八仙桌上还摆放有精致的黄鹤楼模型。 抱冰堂 曾于 1953 年进行修葺,堂为砖木结构,台基石砌,面宽三间,九脊四坡顶,四周檐下环以外廊,造型精美,结构精巧,为少有的单层正檐歇山式穿斗镂花建筑。四周花木扶疏,缀以假山湖石,逸趣盎然,景色宜人。

4 、蛇山首义炮台

沿着山路走到蛇山山顶。便是蛇山炮台遗址, 1993 年重修。 1911 10 10 日武昌起义时,起义军打开中和门(即今起义门),接应驻扎在城外南湖的炮队进城,炮队迅速在中和门、城楼、楚望台和蛇山山顶架炮向湖广总督署发起猛烈进攻。在激战中,蛇山顶的炮火有效击中总督署,形成巨大火光,指引起义军迅速攻克总督署。

五、首义烈士墓

除了这些规模较大的遗址遗迹之外,武汉三镇还分布多处辛亥革命烈士墓,分别是伏虎山烈士墓群,汉口利济路辛亥首义烈士墓,球场街辛亥首义烈士墓(俗称六大堆),汉阳扁担山辛亥革命烈士墓和黎元洪墓。

1、利济北路辛亥首义烈士墓

2、球场街辛亥首义烈士墓

3、汉阳扁担山首义铁血烈士公墓

4 、伏虎山烈士墓群 :伏虎山烈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公园后的伏虎山上,山上长眠着孙武、吴兆麟、刘静庵、蔡济民、蓝天蔚、刘公等人士。

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中,殉难将士众多,当时由红十字会就地集中掩埋,分布于汉口、汉阳,共有 29 处。 1949 年后仅存 4 处,后合并为 3 处。一为球场路烈士公墓,俗称“六大堆”。原单洞烈士公墓迁此,由砖墙围成长方形陵园,坐东朝西,园内有 6 座水泥浇筑的墓冢,高 10.10 米的纪念碑上刻“辛亥首义烈士纪念碑” 9 字,碑座正面刻辛亥老人喻育之撰写之碑文;二为利济北路烈士公墓。由围墙围城方形园陵,坐西朝东。园中央是水泥浇筑的大墓冢,墓前立“辛亥首义烈士公墓”石碑,园内种植石榴花和常青树;三为扁担山铁血将士公墓,墓前立石碑,上刻“铁血精神民军起义阵亡诸烈士之墓” 15 字。

5 、黎元洪墓:

黎元洪晚年致力于实业, 1928 年病逝天津, 1935 年国葬于武昌 卓刀泉 土公山。以表彰其 “首举义旗、创造民国”的历史功绩。“文革”期间被毁。 1981 年,由武汉市市政府拨专款在原址附近重修黎元洪墓。 1991 年,在墓后复建了当年章炳麟撰文的“大总统黎公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