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化•丝弦华韵

  • 小学1-3年级
  • 小学4-6年级
  • 传统文化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


一.课程目标

1、加深小学生对于对中华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2、丰富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3、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4、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5、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6、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研学内容

结合学校音乐教育中有关民乐的部分,开设《经典民乐欣赏》、《玩转民族乐器》、《名曲的前世今生》3门研学课程,让学生在欣赏经典民族乐曲、亲手试玩民族乐器、听讲民乐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三.课程介绍


一、《经典民乐欣赏》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钟鼓之乐

欣赏:骨笛独奏《原始狩猎图 》;编钟曲《楚商》、《竹枝词》;古琴曲《阳春白雪》、《流水》。

第二章 汉魏时期的相和歌和琴乐

欣赏:《大风歌》、琴曲《广陵散》、琴歌《胡笳十八拍》; 琴曲《酒狂》、《碣石·幽兰》,笛(或琴)曲《梅花三弄》。

第三章 唐代的歌舞大曲

欣赏:民乐合奏《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蜀宫夜宴》 ;排箫独奏《春莺啭》、 琴歌《阳关三叠》、琴曲《梅花三弄》、《离骚》。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词调音乐和琴曲

欣赏:词乐《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乐 曲《满江红》;琴曲《潇湘水云》;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等。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

欣赏:京韵大鼓《野猪林》;北京琴书《杨八姐游春》;古琴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琵琶曲《十面埋伏》、《阳春白雪》;筝曲《渔舟唱晚》;汉族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牌子小曲《山门六喜》等;昆曲《牡丹亭·游园》、《单刀会·刀会》;合奏《十六板》。

第六章 20 世纪的中国音乐

欣赏:

①20世纪前半叶:京剧《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让徐州·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二胡曲《二泉映月》、《病中吟》、《良宵》、《光明行》;歌曲 《送别》、《男儿第一志气高》、 《可怜的秋香》、 《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教我如何不想他》 ;合唱曲《春游》、 《海韵》、 《旗正飘飘》、《黄河大合唱》;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牧童短笛》、《花鼓》;小提琴曲《西藏音诗》、《内蒙组曲》;新歌剧《白毛女》。

②20世纪后半叶:笛子独奏《荫中鸟》、《鹧鸪飞》;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琵琶独奏《彝族舞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歌曲《歌唱祖国》、《祖国颂》、《父老乡亲》、《在中国大地上》;管弦乐《春节序曲》、《瑶族舞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交响幻想曲》;交响诗《嘎达梅林》;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歌剧《洪湖赤卫队》、《伤逝》、《原野》、《党的女儿》;大提琴协奏曲《地图》。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讲授与欣赏有机结合,讲、听、看三位一体。理论课的实践在于通过实际的音响,把理论阐述的音乐变成现实的音乐,从审美角度使学生对音乐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得到良好的结合。用欣赏各个时期代表作品的实践来了解音乐史,用学习音乐史的理论来指导对各个时期音乐作品的欣赏;从而使学生对中国音乐史上留下来的经典音乐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获得学生对理论阐述更易于理解、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更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浓,学习的品位更高的实际效果。

有装备较为先进、装修较为合适的多媒体教室两间。室内配备投影机、电脑、CD机、VCD机、录音机、功放、音箱等,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二、《玩转民族乐器》

第一篇章 古代的“八音”分类法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第二篇章 目前常见的乐器分类法(按演奏性能分类)

第一章节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第二章节 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第三章节 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第四章节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三、《名曲的前世今生》

第一首 《高山流水》

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第二首 《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第三首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第四首 《十面埋伏乐》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第五首 《渔樵问答》

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渔樵问答》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第六首 《春江花月夜》

原名《夕阳箫鼓》。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这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它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第七首 《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能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第八首 《梅花三弄》

“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

《梅花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第九首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第十首 《胡笳十八拍》

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本曲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