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学课程——星际航行学院

  • 小学1-3年级
  • 小学4-6年级
  • 初中
  • 高中
  • 传统文化
  • 革命传统
  • 国防科工

行程天数:1天

所属 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了解世界航天科技的探索历程和未来趋势,了解航天事业与历史、政治、文化的关系,理解人类进入太空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能力目标:培养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现象分析、问题探究、动手实践、资料收集及运用、知识迁移应用等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格魅力,感悟钱学森爱国、创新、求真、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研学内容

“入学考试”:1课时/每场; 现场课:3课时/每场; 公开课:3课时/每场; 学校课堂:2课时/每场。

三.课程介绍


(1)入学考试


星际航行学院入学考试 (2).jpg


课程针对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类型的“星际航行学员入学考试”:小学学段报名参加“航天动手做”活动10次以上成为“星际兵团”成员,获得“星际航行学员”资格;初中、高中学员必须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星际航行学员入学考试”,包括“物理”、“数学”、“科学”三门科目,主要内容为钱馆基本陈列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相关知识,通过考试后获得“入学资格”,获得“学籍卡”和“学员编号”。这一阶段以学员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强调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馆方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2)现场课(必修课)


“星际航行学员养成计划”现场课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各1个课时。


星际航行现场课之物理学视角中的钱学森图书馆 (3).jpg


理论课采用双师授课的方式,常规配置1位博物馆教育专员和1位学科教师,授课形式为现场教学,授课主题为“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博物馆教育专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专题讲解,侧重文物阐释和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展示主题;学科教师则穿插介绍涉及到的知识点(如火箭原理、推进剂化学构成、地球同步轨道、空气动力学常识等),侧重知识点阐释,帮助学生在博物馆场景中理解学科知识点。


星际航行现场课之动手组装人造卫星 (3).jpg


实践课即“航天动手做”系列课程,由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合作推出,学员在专业科技制作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创意返回舱、气压式大火箭、平衡火箭、水火箭、人造卫星等创意科技手工制作,在学习航空、航天、物理、化学、电力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强化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3)公开课(选修课)


星际航行学院公开课——与航天人畅谈未来火星探测 (2).jpg

“星际航行学员”公开课以知识普及、开阔眼界、启发思考为目标,主要形式为专家讲座(2课时)+学员互动(1课时),邀请业内专家或一线航天科研工作者围绕航空航天、星际航行特定主题展开深度阐释,学员自主报名。目前推出的公开课有:“中国载人航天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下一站,月球”、“中国气象卫星及应用”、“中国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与航天人畅谈未来火星探测”以及“穿越星际”电影公开课等。

这些公开课既自成系列又与现场课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现场课侧重建立基本认知,公开课侧重提升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启发思考。


(4)学校课堂


“走近钱学森”学校课堂(1).jpg


“走近钱学森”系列学校课堂为“星际航行学员”现场课和公开课的校园版,主要针对与钱学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并有意引入“星际航行学员”系列课程的学校。

学校课堂仍采用双师授课的模式:博物馆教育专员借助PPT和实物展品讲述“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主题内容,提供“航天动手做”材料包并指导学生完成创意科技手工制作;学科教师穿插介绍相关学科知识点,指导学生提升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